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企业风采

法国老牌“制箱商鼻祖”的来源

提起Goyard(高雅德)这个牌子,在国内知道的人并不算多,但是这个法国老牌可是有着比Louis Vuitton还要早的历史。因为明星带货,在国内被大众迅速熟知,一度受到了大家的热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老牌的制箱商鼻祖吧。

  Goyard成立于1853年,超过150年历史,其创办人为Francois Goyard。十九世纪,欧洲火车、轮船发达,社会上出现大规模旅行现象。当时王室、贵族、有钱人爱在初春出门旅行,去一次要几个月,需要一大堆木箱柜(Trunk),装大量衣服和起居用品,如书本、马球用品、梳妆品等,希望在旅行期间跟在家一样舒适。

  Goyard因客人需要而设计出不同用途的旅行箱,像Diptyque蜡烛木箱、香槟箱,可谓创先河。1920年代设计首台容纳打字机、纸张和文档书籍的行李箱,获法国政府行李部门授予专利权。还有从未有过的单车箱、啤酒箱。

  Goyard的旅行箱特别光洁亮丽。因为全都以防水帆布包制作,它们以麻、棉及大麻纤维混合织成后再涂上光面的树胶醛醣,令本来早已防水力佳、扎实的白杨木和山毛榉木旅行木箱,更结实耐用。加上金属硬件:护角、锁扣和手柄,每个部位,都是工人手工镶嵌,每粒钉、每条车线、每个皮革摺边,就如一件法国工艺品。

  而Goyard帆布上的Y字图案最早是设计于在1892年,这种首次出现在旅行箱的装饰图案,比LV的Monogram图案还要更早出现。帆布上的图案,也是由工人逐一点上,而不是模版压印。Y字上的每一点,灵感来自四种花卉,以四种颜色代表。法国传统上,Y字图案是树的象征,而树又象征男人,这个由三个V组成的Y形图案,引伸为Goyard家族的三代男士。

  从手感来说,帆布皮袋轻便柔软,对旅行的人来说是莫大恩惠,此外也没有硬绷绷或过分软坠无力的外形。单从手柄的浑圆形状,每一条人工做的车线,细心的手带位置安放等,简简单单,精巧细致,给人贴心的感觉。

  而Goyard还为客人在手袋或行李箱绘上个人名字缩写和特别意义的图纹,但如果想要加上特别图案的话,则一定要与设计师面对面商讨才可。尽管 Mr.Alex Signoles会不定时前来香港,也难以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所以店内的职员也可为顾客提供一些简单的订购服务,如加上缩写和直条等。一般三个字母或数字要0,一个直条要0,但特别图案的价格要与设计师面谈。

  然而,在1998年Goyard家族将世代相传的家族企业卖给了Jean-Michel Signoles。其实早在收购前Signoles已是Goyard的忠心Fans,他收藏了许多的古董行李箧,这次收购实际上是圆了他的一个心愿。

  Signoles仍坚持Goyard的传统工艺,在法国工厂内的百位制袋技师,每个步骤都坚持手工制作,因为每个卖出的箱子都提供了终生售后服务。所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如寻找顶级白杨木作行李箧支架这种事,都不可苟且。

  Goyard更于两年前改变策略,推出多款摩登手袋并开发超过十种新色,使Goyard的版图更为扩张。

  如今,这个老牌的制箱商鼻祖依旧坚持初心,以精湛的做工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为它们尊贵的客人提供服务。


2019-04-02 阅读:319 次

一个好的品牌故事到底该怎么讲

随着投资热,“品牌故事”这个词汇在企业界也倍受关注,甚至有些企业把“品牌故事”当成吸引投资者的杀手锏。

  这个时代需要讲故事,需要通过故事来传播品牌定位和背后的精神。因为,今天是一个认知时代、口碑时代,你想建立一个好的品牌认知,确实需要好的品牌故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胡编乱造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去忽悠人。

  那么,什么是品牌故事?一个好的品牌故事到底该怎么讲?今天就跟大家探讨这个话题。

  品牌故事的认识误区

  品牌故事是什么?这个话题,需要从“品牌故事不是什么”开始说。因为,在企业里,很多人对“品牌故事”有各种错误认识。

  1、品牌故事不是企业简介

  这是一个非常初级的错误认识。一份企业简介怎么可能成为品牌故事呢?品牌故事,顾名思义,肯定要有故事情节,而企业简介怎么可能有故事情节呢?企业简介,就是用简单的语言把企业概况介绍清楚的销售文本,不需要故事情节。

  2、品牌故事不是商业计划书

  这是那些在企业负责项目的人经常犯的错误。他们错误地认为,商业计划书就是品牌故事,是讲给投资人听的未来预期。遗憾的是,这些人把“过去”和“未来”混淆了,“故事”二字已经明确告诉大家,是在过去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代表未来呢?

  3、品牌故事不是创意故事。

  有些企业认为,品牌故事就是广告片里虚构的创意故事。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拍摄产品广告的时候,尤其拍摄一部电视广告的时候,确实需要故事情节,需要故意放大一些冲突,但那仅仅是广告创意,与品牌故事没有任何关系。

  4、品牌故事不是企业大事记。

  也有不少企业家错误地认为,品牌故事就是企业发展历史上发生的一连串的事件组成,它是企业的新闻和大事记,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品牌故事确实需要强调曾经在企业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事件,但也需要聚焦,不能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当作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到底是什么?

  从上面的各种错误认识,估计大家也大致明白了“品牌故事不是什么”。它肯定不是企业简介,不是商业计划书,不是广告创意,更不是企业大事记。

  那么,品牌故事到底是什么呢?

  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品牌故事,是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的能够强化定位、凸显企业使命的代表性事件。

  比如,海尔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品牌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能够强化海尔当初“好品质”的定位,也凸显了海尔“致力于成为用户首选”的企业使命。后来,这个品牌故事还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广泛传播,对海尔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牌故事不宜过多

  其实,海尔的“砸冰箱”事件在海尔历史上仅仅是一次事件,确实属于大事记。不过,自从1984年以来,类似大事记在海尔绝不仅仅是这一件,也有很多。但是,只要是大事件,就要当作品牌故事来传播吗?

  不能。因为,品牌故事是传播工具,它带着品牌定位和使命去与顾客的心智和内心世界对话的。如果这个工具太多了,顾客的认知会出现混乱,疲于处理复杂的信息,你的故事他们不仅记不住,还会觉得厌烦。

  这好比广告语。没有哪个品牌拿出100条广告语来跟顾客沟通的。原因就在于,顾客的大脑里,少就是多,多就是少,越聚焦,越容易被记住。

  所以,品牌故事不宜过多,在一个时间段,一个品牌最好只有1个故事为好,最多不能超过3个。如果你把一本子大事记给顾客讲,顾客就该吐血了,你的努力不但没能得到正面的作用,反而起到反面作用。

  讲好品牌故事的四大原则

  大家知道了品牌故事是什么,就该谈谈如何才能讲好一个品牌故事了。其实,品牌故事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遵守以下四大原则,就能讲好一个好的品牌故事:

  1、真实可信

  品牌故事,不能编造一个不存在的故事。无论是企业的故事,还是创始人的故事,无论是一次苦难,还是一次革命,故事必须要做到真实可信,必须保证曾经真正发生过。否则,就没有说服力。

  有人说,百岁山饮用水在自己的产品广告里推出的在斯德哥尔摩街头一位52岁的老头恋上18岁公主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故事。我认为,这不能算是品牌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在百岁山的发展历史上没有真正发生过,它只是一个广告创意的需要而产生的虚拟故事而已。

  一个真正好的品牌故事,必须是曾经真正发生过的故事才行。就像海尔的“砸冰箱”事件,曾经实实在在发生过,而且还能取证。如果你去海尔集团参观,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就能看到当时砸冰箱用的那个大榔头。

  所以,编写品牌故事的时候,不要着急去编什么,而要去认真研究这个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创始人的各种经历,从中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而影响深远的事件,作为品牌故事的初选内容。

  2、强化定位

  品牌故事,作为品牌传播手段,必须要围绕顾客需求,强化品牌定位,不能脱离定位,随便乱讲。比如,华为几乎对所有参观华为的人要讲华为在福岛核泄漏现场抢修设备的故事。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因为,这个故事有助于强化华为的服务品质及品牌定位。这是聪明之举。

  有些品牌推出自己的品牌故事,结果听了半天,虽然都是“好人好事”,但不知所云,与他的产品没有任何关系。这肯定不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你传播了与你品牌认知毫无关系的故事,就像往大海里扔进一根针,第一没有回声,第二没有意义,白白浪费资源。

  3、生动感人

  品牌故事,不能不疼不痒。必须要做到有人物、有情节、有冲突、有情感,有声有色,生动感人才行。否则,一个平庸的故事就没有太大意义。比如,台塑集团曾经讲过创始人王永庆“15岁卖大米”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原因就在于,这个故事里,以上提到的元素全部都有,而且非常真实。

  有些企业推出品牌故事,只是罗列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件,比如在什么博览会上拿了什么奖、在什么地方捐了多少钱、在什么技术上有了什么突破,等等。

  大家想想,这样的事件当作品牌故事来推出,我们的顾客会感动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故事跟企业简介没有什么两样,根本不可能与顾客的右脑产生共鸣。

  因此,提炼一个品牌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看你所提炼的故事是否足够感动人,是否与目标顾客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考虑;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果断放弃。

  4、带出使命

  一个品牌故事被广为流传的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想性,是故事背后的使命感。因此,一个好的品牌故事必须要带出品牌精神及使命。

  苹果公司讲乔布斯的创业故事,就是想通过故事告诉全世界:苹果的精神是什么、坚守的使命是什么。事实证明,乔布斯的故事给苹果公司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迄今为止,全球“果粉”仍然在乔布斯和苹果公司之间划等号。

  尤其,好莱坞电影《史蒂夫·乔布斯》播出后,很多企业都组织员工专场观看影片,学习乔布斯的创业精神。因为,这部电影告诉人们:苹果公司做产品的初衷与使命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极致的顾客体验,是为了做出最好的产品,赢得荣誉感。这种思想和使命,对很多企业而言,非常有推广价值。

  因此,当你编写一个品牌故事的时候,不要急于整理出什么内容,而要系统思考以上四大原则,深入了解企业和创始人的过去和现在,在确保真实可信的基础上,要贴近品牌定位,触及企业使命,而且要做到生动感人。只有做到这个水平,你的品牌故事才能开始发挥作用,为你的品牌建设添砖加瓦,让你的品牌走进顾客的内心深处。


2019-04-02 阅读:247 次

大白兔奶糖品牌故事

大白兔奶糖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943年在上海ABC糖果厂诞生出了第一颗大白兔奶糖,当时它的名字叫ABC米老鼠糖,ABC米老鼠糖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时尚的外观,一举走红上海,成为了当时国内最畅销的奶糖。

1.jpg

  1950年ABC糖果公司被收归国有,更名为"爱民糖果厂",其后并入上海冠生园。主要产品依然为"米老鼠奶糖",冠生园特意请上海美术设计公司设计新的产品包装。经过数稿精心设计,大白兔包装横空出世。形象活泼、幽默风趣、天真善良的兔子无疑是一种"正面形象"。大白兔商标用一只跳跃状的白兔,包裹其中的奶糖为白色,长约3厘米、直径约1厘米,质感香糯,有嚼劲,每颗用可吃的米纸包着,再用包装纸包好。

  在当年那个物资稀缺的年代,大白兔奶糖的销量好的惊人,为了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冠生园的车间每天都是热火朝天,在厂里所有职工的努力下,大白兔奶糖的产量扶摇直上。

  但是市面上的大白兔奶糖依旧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人们经常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才能买上,看到这一状况,冠生园公司紧急增加了几条生长线,大白兔奶糖的产量从每天的800公斤飙升到2000多公斤。

  周恩来总理最爱吃大白兔奶糖了,办公桌上经常会放上一大袋大白兔奶糖,加班时候时不时就吃上一颗,大白兔奶糖成了周总理加班的好伴侣。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前,基辛格先来了一趟,结果工作人员发现基辛格很爱吃大白兔奶糖,走的时候把没吃完的也顺手带走了。于是,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周总理特意准备了大白兔奶糖作为国礼送给来访的美国客人。伴随着大白兔成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尼克松后,海外市场的大门欣然为大白兔开启。听装大白兔奶糖成了美国人民复活节争相购买的礼品,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当时,海外超市里仅能见到两样来自中国大陆的产品,一是青岛啤酒,另一个就是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不断改进质量和包装,形成了独特的配方和稳定的工艺流程,产品盛销不衰,成为中国的一大特色产品。1979年,"大白兔"荣获国家银质奖。获奖后的大白兔奶糖更是成为居家必备和送礼佳品。大白兔为几代人留下了幸福而甜蜜的回忆。

  大白兔奶糖、百花花生牛轧糖、天山话梅糖是冠生园糖果类主打品牌,冠生园打趣的称之为"两颗半"糖果。在这三类糖果品牌中,大白兔更是因为经典的传承而成为国内糖果的龙头品牌。


2019-04-02 阅读:346 次

百年老字号—瑞银鸟

“瑞银鸟”品牌出自黔东南雷山地区的手工银匠作坊——“瑞银坊”,它是银匠世家的百年老字号,瑞银鸟由潘氏家族世代经营,是业界公认的打银高手。潘家凭借着精湛的家传打银手艺,孜孜矻矻地为当地老百姓制作银器、银饰。打银,维持了他们的生计,也为他们赢得了尊严和荣誉。

  可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机器制作的银饰产品涌入当地,给传统手工银饰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价格低廉的机制银饰席卷了当地市场,手工银饰的艺术审美价值又还没被意识、被发掘。就这样,被挤占了生存空间的手工银匠,纷纷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仍坚守在手工银饰行业里的银匠越来越少。

  雷山县的潘氏家族,正是少数坚守下来的银匠家族之一。面对手工银饰业的大萧条,他们仍然不断磨砺技艺,勤勤勉勉地制作,艰难而执着地支撑着濒临破产的祖业——瑞银坊工坊。

  不得不说的是,相较于日本,我们国家对匠人的保护意识是落后的。

  早在1949年,日本政府就对匠人持有特殊的重视态度,日本匠人像国宝一样被保护起来。并且,由于手工匠人的逐渐减少,无论是名表还是名车,日本市场乃至世界市场最昂贵的饰品、商品,都是出自匠人之手,而非机器生产。因为机器生产不具感情,没有生命力。

  虽然,到了2006年,雷山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才被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当地的传统手工锻银业并没有太大起色。和当地仅存的另外几家银饰工坊一样,瑞银坊仍然垂死挣扎在破产线上。直到后来瑞银鸟的加入,才开始逐步地扭亏为盈。

  瑞银坊与瑞银鸟工坊的关系开始于2012年。那年,瑞银鸟工坊总经理张晓先生,应好友之约到雷山过苗年。在盛大的苗年庆典上,张晓发现一位盛装出席的苗族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身上佩戴的首饰,工艺上与其他女孩的截然不同,有一种极为精致华贵的美感。

  颇感好奇的张晓几经打听才得知,那位苗族女孩是瑞银坊潘海民先生的侄女,那个特殊的首饰是用“古董银(老银)”经由难度极高的“高浮雕”工艺锻造而成。在女孩的引荐下,张晓结识了潘海民、潘海生两位先生——两位均是当地手工银饰大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的传承人,尤以精通银饰锻造技艺里即将消失且难度系数最大的“高浮雕”和“沉底雕”而见称于世,被业内匠人尊称为”潘大师”。

  在与潘氏兄弟的交流中,张晓了解到了瑞银坊面临的经营困境。离开时雷山时,张晓又是兴奋,又是遗憾。兴奋的是见到了精美绝伦的银饰,并结识了最顶尖的银饰大师;但是想到如此精湛的技艺,竟未得到社会重视进而濒临失传,张晓又忍不住遗憾起来,他在心里问到:工业化时代,难道身处大山深处的匠人们,宿命注定就是悲惨的吗?

  回到贵阳,很长一段时间,张晓都心念着这次雷山之行。终于,他争取到了家人和朋友精神和资金上的支持,决定将如此精湛的技艺带出大山,发扬光大。于是,在2013年春天,张晓满怀热情地去到雷山,向潘海民先生洽谈合作意向:他为潘扩展销售市场,潘放开手脚量产手工银饰。但潘海民先生性格偏执,说什么也不同意将毕生的心血托付给他人经营。

  就这样,美好的期待破灭了,张晓失落地回到贵阳。不过,他并未就此放弃。他钻研苗族文化,学习营销技能,努力将准备做得更为充分,打算“三顾潘庐”。

  2014年7月,张晓再一次来到了雷山潘家。正巧,此时潘海民先生的儿子潘国华先生,研究生毕业刚回到家乡接管了瑞银坊,立志振兴家业,发扬传统银饰手工工艺。

  两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并成功说服了潘海民先生。随即,张晓创立了瑞银鸟品牌,收购了瑞银坊工坊,将其更名为瑞银鸟工坊,并在贵阳铂尔曼酒店开设瑞银鸟纯银手工旗舰店。就这样,银饰手工艺中最精微高难的“高浮雕”和“沉底雕”工艺出了雷山,来到贵阳,并经由成千上万的消费者的手,逐步走向了全国。


2019-04-02 阅读:373 次

玛莎百货品牌故事

玛莎百货距离现在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创创人米歇尔·马克斯来自于俄罗斯的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因为家庭困难,19岁的米歇尔·马克斯决定去英国闯荡,1987年在利兹市的米歇尔,英语不好,几乎找不到任何工作,他当时正处于身无分无的状态,好在幸得富商杜赫斯特的欣赏,借给了他五英镑。

  在当时那个年代,5英镑可以作为小生意的启动资金,米歇尔看重机会在柯克凯特市场租下了一个超小的摊位,开始销售一些指甲刀、螺丝刀等小商品,杜赫斯特则成了他的第一个供货商。时至今日,这个摊位仍在营业,是玛莎百货最小的分店。

  米歇尔在经营方式上也与其他小商贩尽量标高价不同,而是直接打出“不要问价钱,每件一便士”的招牌,没想到这种方式得到了想不到的意外,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进货时,米歇尔总是尽可能挑选最优质的货物,这让顾客在他的摊位经常能买到物超所值的商品。因此,米歇尔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仅仅两年时间,米歇尔便将“便士市集”开到了约克郡。此时,他的零售生意已经初具连锁经营的味道了。

  很快,米歇尔找到了杜赫斯特。但杜赫斯特无意做零售生意,便把自己的出纳员托马斯·斯宾塞介绍给米歇尔。1894年,斯宾塞带来300英镑投资,成为米歇尔的合伙人,两人各持一半股份。此后,“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发展迅速。到1900年,马克斯-斯宾塞旗下已有36家“便士市集”和12家开在繁华商业街上的零售店。

  斯宾塞和米歇尔在1905年和1907年相继去世。米歇尔去世时,其独子西蒙·马克斯只有19岁。于是,代表斯宾塞家族利益的威廉·查普曼成为公司董事局主席。经过10年的利益争夺和官司,西蒙最终在1917年取得了事业的掌控权。

  与西蒙一同进入公司董事会的还有伊斯利·西夫。伊斯利比西蒙小两岁,两人是多年好友,互相娶了对方的妹妹为妻。伊斯利也是犹太裔,父亲是来自波兰的商人。由于常年协助父亲经商,伊斯利具备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验。

  1924年,西蒙专程去美国访问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公司。考察归来,西蒙决定通过集资的办法,加快开设新店的步伐。尽管此时,通过一些小规模的收购,玛莎百货已经成为英国最知名的零售公司之一。

  西蒙发现玛莎百货和其他杂货铺相比,除了价格比他们便宜一些,并没有别的优势了,于是乎西蒙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将公司的业务集中于经营衣着、家纺类商品。

  新改组的玛莎百货公司由杂货店转型为专卖店,并在几年内就在英国的衣着和纺织品销售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

  1930年代,玛莎百货开始在一些分店引进“咖啡吧”的服务:为逛店的顾客提供便宜、卫生的食物。这一服务大受欢迎,尤其在后来的二战期间,很多顾客甚至专程来到玛莎百货品尝美食。从那之后,玛莎百货再也没有向其他任何领域拓展业务了。至今,服装(包括家居用品)和食品仍是玛莎百货仅有的两项业务,大约各占总销售额的一半。

  在西蒙的带领下,玛莎百货迎来了数十年的辉煌发展。1964年,西蒙去世,伊斯利成为董事长。三年后,伊斯利辞去董事长头衔,他的弟弟J·爱德华·西夫接任。1972年,爱德华退休,伊斯利的儿子马可斯成为玛莎百货的新掌门人。马可斯在执掌公司13年后退休,在玛莎百货工作了32年的洛德·德里克·雷纳成为第一位创始人家族以外的董事长。

  928年,玛莎百货公司的自有品牌“圣米歇尔”诞生,起初这个品牌只是用于纺织品,当时慢慢的取代了店内其他品牌,在零售行业,自有品牌往往意味着“便宜但质量稍差”,但在英国,“圣米歇尔”品牌一向是优质品的象征。顾客在玛莎百货购买商品,甚至不需要开发票,因为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退货(后来,退货时间改为90天)。

  早在1926年,玛莎百货就开始实行“从制造商直接进货”的政策,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商品质量的控制。此外,最重要的是,这能让玛莎百货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抢占市场空白。

  1934年,玛莎百货公司的科研实验室成立,这是英国零售商建立的第一个测试和研究创新面料的实验室。一般情况下,玛莎百货公司的做法是:各地门店从顾客中收集第一手的意见和要求,由技术开发部门的数百位设计师进行产品创意和设计,然后交付制造商进行生产制作,最后再通过玛莎的销售系统进行分销。这种独特的零售模式,被业界称为“没有工厂的制造商”。


2019-04-02 阅读:311 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