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品牌知识

2019年手机市场面面观:华为强硬,苹果服软

北京时间3月26日,同一天,苹果、华为相继召开了各自的新品发布会。

  一向避嫌苹果发布会的国内友商,这次破天荒地高调叫板苹果,华为官方海外还发推文称“感谢库克的暖场”。

  耐人寻味的是,苹果要大肆进军“软件市场”,而华为却要叫板“相机市场”。

  这里面透露的信息,是苹果避重就轻“围魏救赵”企图进一步优化软件生态体验“圈粉”以柔克刚,还是华为意气满满“乘胜追击”当仁不让以更强悍的黑科技谋求全球更大范围内的“市场认同”?

  华为硬件技术表现强悍技惊四座,苹果系统和软件优化旨在继续领跑产业生态。

  不过,这两场发布会给人的感觉唯一雷同的是,买手机的要卖软件,卖手机的要抢相机市场,似乎都“不务正业”。

  卖硬件不如卖系统软件服务?史上最软的手机产品发布会!

  如业界所料,苹果的2019年春季发布会果然没有什么“硬货”。

  该发布会前一周前,iPad Air、iPad mini、iMac、AirPods等硬件产品已在官网“低调”上线,此次在北京时间3月26日凌晨1点史蒂夫乔布斯剧院举行的题为“It's Show Time”的发布会,只剩下“软件服务”独角戏“show time”,连传闻中的iPhone SE2、iPhone mini等照顾脸面的“硬货”也没有出现,堪称成为史上“最软”的手机产品发布会。

  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库克明确宣布了2019年的产品方向将集中在服务产品。据透露,苹果将拓展Apple Pay的金融服务,发行虚拟信用卡Apple Card,在数字内容和服务领域,苹果将全面推出订阅服务:杂志订阅Apple

  News 、游戏订阅Apple Arcade、流媒体视频订阅Apple TV 。

  那么,通过Apple

  Card,用户注册信用卡将更加便捷,在全球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并且支付有返现。只需要每月支付9.99 美元,就能无限次查看包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300种报刊杂志的Apple News 所有内容。订阅AppleaArcade,就可以享受超过100款独占游戏,无广告和二次付费,还支持离线游玩。订阅了合作商的单独频道后,就可以在Apple TV中统一观看,播放时也没有广告……朋友,你们心动了吗?

  发布会结束之后,苹果立即推送了iOSa1.2版本。该版本更新中加入了Apple News、新的Animoji、HomeKit 和

  AirPlay 2,支持电视、适配AirPods 2以及Safari更改等内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iOS用户还无法享受到Apple News这项服务。

  整体看来,苹果的一系列软件产品服务的升级,似乎旨在照顾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对于中国用户而言,这些升级并不是那么必须,因为微信、支付宝支付推广得很好,内容及服务类软件生态早有大家认可的成熟产品。

  于是,发布会结束后,苹果股价跌至188.13美元,跌幅超过1.54%,将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宝座拱手相让给微软。截至收盘,苹果下跌1.21%,市值为8900亿美元,苹果市值“无辜”蒸发了100亿美元……

  其实,苹果此次带来的苹果系统升级与软件优势应用,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对于华为等友商硬件升级的咄咄逼人,苹果估计是希望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巩固优化“果粉们的体验”以“化险为夷”。

  不过,与以往总有黑科技爆点与外观突破不同的是,这次苹果手机发布会竟然缺了“主角”,只剩下几个应用软件“撑场”难免“一片狼藉”惹来口水遍地……无可否认,注重系统生态是苹果公司的一贯作风,但是手机厂商发布会上没有手机或周边硬件隆重发布,确实差那几点意思。

  如此像当年的诺基亚?不想PK相机的手机不是好手机!

  相比苹果的“软”,华为却表现“硬”朗。

  北京时间3月26日晚,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P系列最新旗舰手机“P30”和“P30 Pro”。据称,华为P30采用了4000万徕卡三摄和5倍混合变焦,而华为P30 pro则采用了潜望式10倍混合变焦,4000万徕卡四摄。

  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用了70%的时间介绍手机拍照性能,仅用30%时间用来介绍相关的通话和安卓系统等功能,可见华为对该产品的拍照功能是如此的“傲骄”。就发布会上公布的图文参数可以看出,华为P30的影像技术吊打了包括苹果、vivo、OPPO、小米等友商,还调戏了一把佳能5D单反,三星的Galaxy系列手机更是被吊打到无比悲催的程度。唯一遗憾的是,P30并没有支持5G技术。

  余承东表示,华为要将最先进的拍摄技术用在P系列上,华为要改写影像技术规则。现场,余承东对比了华为P30 Pro与iPhoneXS Max和Galaxy S10 Plus拍摄非洲夜晚星空的图片,还调侃三星Galaxy:“Galaxy(银河)Phone cannot see the Galaxy(银河),we can”。

  售价方面,P30 Pro999欧元(约合人民7562元)起售,按照以往惯例,华为手机国内定价会下调,而达到了6999元的三星S10 国行版不知道是否倍感压力?

  就华为P30 Pro公布的参数看来,其搭载了徕卡四摄分别是4000万像素超感光镜头、2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800万像素超级变焦镜头,以及一枚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测距法)景深摄像头,同时将潜望式超级变焦镜头置于纤薄机身中,支持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以及50倍最大变焦。就目前市场上的手机而言,该产品拍照已无敌,拍月亮、拍银河不在话下,性能堪称便携的望远镜。看来,华为是誓要打造“影像第一”、“宇宙最强拍照手机”了。

  而相比摄像头,华为P30Pro的屏幕发声技术、4200mAh电池容量、40W华为超级快充实现半小时充电70%、15W华为无线快充及无线反向充电等,反而变得不那么突出了。

  据悉,华为P30 Pro获专业相机评测机构DxOMark的总分112分,占据榜首之位,而且,最新的DxOMark前三名均为华为手机。

  近年来跨界风潮有增无减。卖手机的吆喝手机摄像头可以叫板专业相机,这种越俎代庖的举动在IT界不止一次地上演。提起摄像头,此前OPPO在2019未来科技沟通会上发布的10倍混合光变潜望镜头,同样让人倍感惊艳。而且OPPO的混合光变潜望镜头基本参数似乎与华为P30 Pro的参数相差不大,而OPPO也提到过会在第二季度推出采用这一技术的产品。

  因此,若P30 Pro的影像黑科技非独有专利技术,而是得益于合作伙伴、源于供应链技术支持的话,恐怕这影像与变焦技术很快就会引发友商跟风、一哄而上,到时候再回看今天,华为P30 Pro不过是抢到了技术应用首发罢了。

  而且,买手机的还是要先做好手机,否则漫天叫卖摄像头总让人感到舍本逐末、不务正业。华为与其学诺基亚当年叫卖专业摄像头,何不像当年苹果乔帮主开启“指尖上的智能世界”那样尝试颠覆性的创举“再一次改变世界”,带来产业界新的工业革命?

  苹果重心转型生态体系攻坚战,预示智能终端下阶段主战场?

  虽然此次华为新品发布会上P30拍照性能让人惊叹,但是如此光景难免让人联想起诺基亚当年对“影像拍摄性能”的痴迷。回想当年诺基亚的卡尔蔡司、高清摄像头一路领航,但最后却因为没有在软件系统上跟上“安卓”的潮流而被对手超越,直到委身微软,如今易主到HMD壳下的富士康。

  俗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有一句话叫做“以柔制刚”。过度自诩自身最强方面的同时,要警惕对手从另外一面“城墙”突围。因此,华为手机在强调拍照功能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更佳的人机体验。而系统软件体验这方面,正是当下苹果公司战略调整后的重心,也是最具优势的一面。

  就今年春季发布会和盘托出的软件产品升级,可见苹果靠硬件增长的时代已提前结束,苹果正谋求进一步向内容服务类公司的转型。而事实上,苹果通讯产品iPhone、移动办公终端iPad等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也正源于其iOS系统自身。

  那么,面对华为等国内友商的奋起进攻,苹果手机真能借助自身生态体系固若金汤吗?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的优势在于其自身的iOS系统以及早早就在布局的苹果生态体系。安卓系统终端可以自由安装非授权软件,随意在电脑和手机间复制、传输文件。而相比安卓,采用iOS系统的苹果终端明显就有很多约束。但是,免去了流氓软件或病毒的困扰,强化了家长控制等人性化设置,让苹果这个封闭的系统显得更为安全,也有着更佳的操作体验。

  不过,华为方面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余承东表示华为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基于安卓系统,打造华为的生态能力。今年3月10日,德国媒体WELT发布的专访文章透露,余承东承认华为已开发了自有操作系统,并且能够覆盖智能手机和PC,以摆脱智能手机和电脑业务中对Google或微软的依赖:“我们已经准备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一旦发生了我们不能够在使用这些(来自Google 和微软的)操作系统的情况,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这是B 计划。然而,我们当然更喜欢与Google和微软这样的生态伙伴来合作。”随后,在3月14日,一位华为发言人针对“华为自研操作系统”发表了官方声明作了内容证实。

  另据报道称,华为早在2012年就开始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该自主操作系统的计划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起并推进,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并将其视为是为“最坏情况”做准备的战略投资;华为之所以没有发布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因为它还不够好,没有第三方应用。

  华为自研系统以应一时之需可以理解,也如任正非所言“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旦被技术封杀,也不会坐以待毙无还手搏击之力。

  然而,谁都不能小看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价值。对于安卓系统用久了手机明显变慢,玩游戏卡顿,容易中病毒或被流氓软件盯上。而苹果终端虽卖得贵、还处处有限制,但是其确实是靠自家操作系统的优秀用户体验赢得了全球“果粉”的一路追捧。

  不过,无论日后技术如何升级、潮流如何改变,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阵营,如何优化产品体验是首要问题。对于各路品牌手机厂商而言,如何优化自身产品生态系统体验,成为了下阶段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进一步赢得用户的关键。

  明年今日:“以前没钱”买华为,现在“没钱买华为”?

  近十多年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枭雄并起、江山几度易主,从最初的诺基亚到三星,再到今天的苹果、华为,随着三星全球市场的滑坡,全球老大的位置也岌岌可危。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华为等国内友商能再下一城,对决苹果,挑下三星。

  如今,华为已成为世界前三、中国第一的手机厂商。仅在2018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就突破2亿台,华为智能终端部门营收已超过500亿美元,占据华为集团营收的半壁江山。

  当然,华为在技术创新上的研发也是惊人的。据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透露,“我们是去年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有5800多项,这里面其实是我们强大的研发投入,我们数万的研发工程师,再加上我们研发的费用投入,我们在2017年、2018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研发费用的投入,在全球所有行业加在一起,我们在TOP5、TOP6这个位置上。”

  不过,华为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上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2016年的“三星Note7电池门”炸出了包括华、OPPO、vivo、小米在内友商大举进攻的“缺口”,而近年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人对华为等民族品牌产品青睐度的倾斜。试想,如果没有当年“三星手机电池爆炸门事件”导致一大片市场空白,华为Mate系列、P系列产品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易地一举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和成功。2016年余承东也曾放话,“华为三年超过苹果,五年超过三星”。

  而事实上,根据Countpoint的统计数据显示,华为2018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5200万部,一度超过苹果排名全球第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经过6年的追赶,华为终于步入手机业务的第一梯队,并渐入佳境进入技术创新爆发期。

  不过,纵观2018年全年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华为依然是第三,落后于第二名的苹果,小米、OPPO和vivo位列第4至6位。三星手机虽然在中国市场失宠,但是其全球份额依然保持在第一位置,这得益于其在其他国家多处于市场第一的地位。

  那么余承东3年内超过苹果、5年内超过三星的豪言,是否会被打脸?

  其实,近年来苹果手机销量增速的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华为等国内友商市场迎来春天,超越苹果恐怕是迟早的事,苹果2019财年开局不利,其财报显示,第一季度iPhone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而早在2018年第二季度,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就首次超过了苹果跻身全球第二。

  而华为要超越三星,也并不是没可能。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显示,华为2018年第四季度对欧洲国家的出货量为1550万台,同比增长65%。三星同季度的出货量为1870万,但同比增长率只有个位数。而且,华为对西欧国家的出货量在第四季度已达到了1000万台,与三星的差距只有100万台左右。

  就手机市场而言,华为在国内市场一度以碾压小米为乐事,在全球范围内以超越苹果为标的。但是,华为还是不要忽视国内友商的竞争力。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月份中国手机品牌销量排名中,步步高公司旗下的vivo、OPPO分别位列第1至2位,华为、荣耀仅领先第5名的小米一个名额、位列第3至4位。而小米,正依靠独立出去的红米品牌在海内外市场实行低价冲击,抢占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华为虽然在销量上超越了苹果、三星,但是由于华为手机大部分是中低端手机,而苹果全是高端手机,因而华为手机销售额和利润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苹果。

  因此,鉴于销量增速跟不上利润增速的尴尬,近年来华为所发布的中高端手机价格开始持续高走,华为高端产品的价格已经开始媲美苹果,某些限定版本甚至还超过了苹果。华为在增量基础上谋求品牌溢价的增利之心,跃然纸上。于是,随着华为手机的高开高走,华为子品牌荣耀、畅玩、nova等系列产品的市场也逐渐被vivo、OPPO、小米、魅族等友商蚕食。华为产品利润上升的同时,也同时给友商留下更多捡漏的机会,埋下了一些市场隐忧。

  以前,工薪一族对高大上的苹果手机望而却步,最求性价比买质量杠杠的华为手机;如今,一般工薪阶层看着上涨的物价与近乎不涨的工资,对于Mate、P系列的华为高端产品大呼“买不起”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得民心者的天下。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领跑国内友商,对标苹果、追赶三星的同时,还需更多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创新突破,以及产品人性化体验的优化。

  毕竟,相比华为般咄咄逼人的“硬技术”创新,以锋利的长矛与刀刃开辟的“疆土”,远没有那种如苹果那样持续优化使用体验的“人治”的城邦来得稳固。

  虽然2019年春季发布会上“无硬货”,但苹果在新闻、游戏、视频、支付等重度、高频应用软件服务上发力不容小觑,因为苹果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仅iPhone就有9亿存量用户,加上苹果其它硬件设备估计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

  看诺基亚母公司转型退居二线靠卖专利闷声发大财,苹果方面似乎也开始厌倦了声色犬马的硬件市场的红海厮杀,苹果的“后iPhone时代”,已经开启。

  接下来,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还将呈现更多崭新的趋势。首先,全球化分工下,技术共享与模块化生产,让产业链内的成品在设计与性能方面趋同。其次,高通、华为、联发科等手机芯片与技术专利的混战持续,技术创新依然是领跑市场的“杀手锏”。再者,抛开不同品牌设计与技术长短板,同一性能产品不同的定价得益于品牌溢价。最后,软件与系统的升级、5G等技术的到来,将进步一步加速硬件配置的更新换代,触发下一阶段的换机潮。而作为世界5G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企业华为,将赢得更多主动权。值得注意的是,系统、软件在产业生态布局方面的价值,将更加耀眼,系统软件的盈利或将开启黄金时代。

  那么,对此,华为等国内友商都准备好了吗,能否在趋势变化中寻找机会再下一城?


2019-04-01 阅读:361 次

中国品牌缺乏心经

品牌是西方人发明的名词,至今仍没有标准答案。而中国人认识品牌只不过几十年。我们更应该知道,品牌是当今世界唯一能够集思想、理论、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国家兴衰于大成的最好载体,当前中国不缺少思想和文化,唯有缺乏的是品牌心经。

  十几年来,笔者接触了众多中小企业家,他们认识的品牌建设,大多数至今仍停留在品牌形象(VI)和营销策划等层面,很少人真正懂得运用品牌规律和内涵来建设自己品牌。

  随着数字化新时代来临,市场竞争和场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革命,很多企业跟不上市场的快速节奏,比如,移动互联、渠道变革、物联网场景变换、个性化消费需求等等,造成产品严重滞销,或者销量迅速地下降,企业家们变得无计可施,十分迷茫,为什么呢?这是企业长期积累的“重营销轻品牌”的爆发症,甚至,很多企业家们受到“做好营销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现实主义影响,根本没有长远战略,严重缺乏品牌心经建设自己品牌,利用眼前利益博弈长远利益,哪有不败之理呢?

  正如说“不进则退”。在数字化新时代,守业是守不住的。唯有品牌和创新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法宝。如今的数字时代,才算是消费者真正主宰的新时代,以前企业的品牌建设,大部分是产品思维强加给消费者,完全没有从消费者个性化角度来建设品牌,更多是商业模式的模仿和创新,或者做某个爆款产品来经营品牌,显然没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比如,共享单车OFO和摩拜品牌,为什么短时间没落呢?在共享经济 、一公里城市“痛点”、移动互联、技术整合,以及风投资本的推动下,共享单车短时间内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这种不成熟的商业模式的爆款产品,显然违背了品牌规律,哪有成功的基因呢?

  当时,OFO和摩拜公司得意忘形地公布每天2000万流量的时候,我曾写文章告诫他们:真正的品牌,是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磨炼及检验的,不要短时间营销成功,沾沾自喜,提醒他们更加要注重品牌管理和建设,做好自己。可惜,如今的OFO单车负债累累,举步维艰,而摩拜品牌也难逃被美团收购的命运。

  目前,中国品牌缺乏心经是客观事实。无论从企业家对品牌哲学认识,还是品牌创新理论体系来看,中国确实严重短缺品牌心经和人才。

  大家知道,品牌的创建是从企业的核心价值、信仰、企业家格局等方面决定的,而不是金钱、经验和技能所导致的。有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品牌战略和战术策略,才能够构建独特的品牌体系,为此,任何品牌的创建,都要有自己差异化的品牌心经。

  比如,十五年前,我曾辅导过一家刚创业的加工企业,一开始就用品牌高度建设该企业品牌,从品牌规划、营销策略、广告诉求、品牌差异性等方面,全面辅导执行,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加工企业,只要做好品质就可以了。

  事实上,经过长时间考验和证明,如今该品牌生存的很好,逐步成为了某细分行业的领导品牌,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而同类的很多加工企业早己破产了,可见,“风物长宜放眼量”,品牌价值的真正魅力呀!

  近几年来,很多中小企业确实日子不好过,特别是没有战略和品牌意识的企业,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小企业老板,不是从企业品牌内核找原因,而是到处烧香、求佛、看风水等等,以求神灵保佑品牌发展,取得心灵慰藉,令人啼笑皆非。

  其实,品牌就是一种信仰和修行,也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如果一个品牌没有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一些品牌突然倒塌,比如,长春假疫苗事件、三鹿奶粉等等,就是没有信仰和修行的恶果;如果一个品牌没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就像没心没肺的躯盒,又有多少价值呢?如果企业老板对思想、文化、道德不感兴趣的人,即使攒了很多钱,最多算是能干的人,绝不是有深度、令人尊敬的人。

  比如,为什么刘强东美国性丑闻事件,对京东品牌的伤害很大?尽管美国法院没有起诉他,但消费者内心自有分数;阿里巴巴的马云,为什么受到联合国和众多国家领导人欢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什么在强压力下表现的那么自信?这就是企业家的格局。

  而做品牌的根本,就是做好自己,如果把事做到极致,那么财富就会自然而来;做好自己,也是哲学的境界,把品牌文化经营好,结合市场变化,并把它修炼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心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无比强大。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生命的,只不过人类不懂其他事物的语言。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内核,就是做好自己,如何做好自己?靠的是品牌心经,从“钱——事——人——命——道”循环而已,中国品牌至今不够强大的原因,很多企业家仍然没有悟出品牌的真谛,缺乏品牌信仰和修炼呀!


2019-04-01 阅读:336 次

中外百年老店启示录:品牌如何越老越性感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作为北京的两张特色名片,长城和烤鸭都是游人来北京的必备之选。而“全聚德”更是作为北京烤鸭的代名词,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可是,全聚德在近几年的发展却遭遇了品牌创新的窘境,近期公布的财报让人唏嘘不已。

  1.百年品牌的创新窘境

  财报显示:全聚德去年全年营收17.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8%;净利润为7304.2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29%。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这样的窘境,自打全聚德上市以来实属罕见。实际上,全聚德近年的业绩增长的确缓慢,2012年至2017年,全聚德的业绩几乎就是原地踏步,曾经的“烤鸭第一股”,早已跌落神坛。

  全聚德创立于1864年,当年,一个叫杨寿山的人逃荒来到了北京,他先是在前门附近的肉市卖鸡鸭,等积攒了一些钱后,就盘下了肉市中一家濒临倒闭的、名叫“德聚全”的干果店,还特意请来风水师傅取名,风水师傅算定此处将为生财之地,建议将旧的字号倒过来,叫“全聚德”,是为“倒转霉运,踏上坦途”之意。

  杨寿山大喜,又开了个烤炉铺,花重金聘请当年皇宫御膳房的师傅,专营“挂炉烤鸭”,全聚德烤鸭店至此开张。但是杨寿山的后人却经营不善,店面亏损严重。后来,杨家后代聘请了李子明当“职业经理人”,李子明提出了全聚德的“九字生意经”: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并制定了严格的经营标准,这才使得全聚德起死回生,并且仅仅三年时间就成为了北京城排名第一的烤鸭店。

  1949年10月,毛主席用全聚德烤鸭招待外宾,这也是全聚德第一次被端上国宴的餐桌,全聚德的品牌声誉也因此达到顶峰。

  声名远播的全聚德为什么会在数年之后的今天走向衰落呢?首先是它的烤鸭定价太高。通常一只烤鸭卖几十块到100多块钱一只,但全聚德的烤鸭一般都要两三百元,这还不算其他配菜,如果加在一起,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且除了高昂的单价,还要额外加收10%的服务费,这样的收费对一般工薪阶层而言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于是网友纷纷调侃:全聚德简直是烤鸭界的“爱马仕”,很多客人吃了一次就不会想吃第二次。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全聚德依然故步自封,缺乏创新力。全聚德店里的主打产品自然是烤鸭,但是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吃惯了大鱼大肉,不再觉得吃一顿烤鸭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然而全聚德除了烤鸭,很难拿出其他新颖的菜品来吸引消费者,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吐槽全聚德的菜品老套,缺乏新鲜感。

  相比之下,一些新派烤鸭相继崛起,它们的配盘、配菜都更加精致,比如有一家烤鸭店就推出了“意境菜”的概念,号称一菜一句诗,把中国文化与烹饪手法相结合,这种创新自然得到了喜欢时尚、追求个性的年轻吃货们的追捧,因此他们对全聚德这种“吃老本”的老字号渐渐疏远。

  全聚德也曾试图扭转颓势,在2016年进军外卖业务,推出外卖平台“小鸭哥”,由旗下控股公司鸭哥科技负责运营,其目标客户就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可是好景不长,仅仅经营一年就夭折了。年报显示,鸭哥科技仅实现营业收入36.7万元,净亏损却达到了243.1万元。

  全聚德试图去适应新时代消费者对餐饮的追求,但在转型中却屡屡碰壁。全聚德面临的问题,正是百年老字号企业如何在新时期进行品牌创新。

  2.品牌创新的多元化、科技化、IP化

  美国的迪斯尼成立于1926年,距今也有近百年历史,但是与全聚德相比,迪斯尼却仍然历久弥新。在不久前,迪斯尼就以713亿美元完成对福克斯的收购。迪斯尼获得了福克斯商业版图的主要部分,包括电影《阿凡达》、《泰坦尼克号》以及《辛普森一家》等影视节目,还包括卢卡斯影业,漫威娱乐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等产业。

  迪斯尼自创立之初就坚持多元化发展,在其“欢乐文化”的背后,是一个产业不断扩充升级的商业运作体系。

  迪斯尼从一个绘制卡通形象的手工作坊起家,逐步将经营方向从单一制作,延伸到拍摄电影、动画片,再到开发、出售专利卡通形象产品,以及经营迪斯尼主题乐园、购买电视频道等领域,形成了紧扣市场的巨大生产链,造就了拥有强大品牌力和年销售额22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带动了一个席卷全球的庞大产业链。

  迪斯尼的创新也离不开对科技的研发。

  迪斯尼不仅主打文化娱乐产业,更是倡导与科技紧密结合。迪斯尼主题乐园研发了一款结合大数据技术的魔法手环,前来主题乐园游玩的游客只要戴上手环,就可以在乐园里用它点餐,还能查看不同园区的排队人数等信息,这就给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迪斯尼还能掌握游客在乐园中所有的游玩数据,从而优化乐园的布局设计,打造自己的专属数据库。迪斯尼还设有独立的科技研发部门,发展人机互动、虚拟现实、计算机绘图等技术,应用在电影、主题乐园的体验中,带给消费者沉浸式体验。

  迪斯尼同样是IP打造方面的专家,一个好的IP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要足够打动人心,能够和消费者建立起一种情感连接;

  2.能结合时代变化推陈出新;

  3.能够反映企业品牌的价值观。

  拿迪斯尼的公主形象来说,从白雪公主开始,到现在最新的公主故事,可以看到它是不断与时俱进的,以前的白雪公主美丽、柔弱,遇到了麻烦只能等着王子前来营救,而近年来,随着女性力量的崛起,迪斯尼的公主也开始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变得更加独立和勇敢了。迪斯尼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IP形象,让自己的品牌始终与时俱进、充满活力,让一代代人为之倾倒,企业也因此长盛不衰,不断焕发生命力。

  3.品牌创新的国际化、高端化、年轻化

  青岛啤酒也是一家老字号的企业,它创立于1903年,是中国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拥有百年历史的青啤也是老字号品牌创新的典范。

  青岛啤酒十分注重品牌的国际化。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青啤便开始了海外出口之路,用高品质赢得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与尊重。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海外公开发行股票的中国内地企业。与此同时,青岛啤酒借助举办论坛等形式,将青啤的品牌输送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在去年,青岛啤酒更是漂洋过海,在离南极最近的乌斯怀亚港开设了一家“极地欢聚吧“,用中国品牌带动全球欢聚。

  在品牌高端化的创新上,青岛啤酒推出了奥古特啤酒。

  其独特的尊贵设计既有古典韵味,又兼具学院气质,处处体现着享用者的高贵感。奥古特选用被誉为“捷克黄金”的萨兹酒花,以及澳大利亚辽阔田野的金色二棱大麦,始终坚持用品质极高的原料,以及经典的酿造工艺,造就了奥古特在国产啤酒中的非凡品质和地位。

  青岛啤酒还洞察消费者需求,追求品牌年轻化。

  青啤曾和肯德基合作推出“鸿运当头闻鸡起舞”罐,在深夜食堂电视开播时推出“深夜食堂罐”,而在《魔兽世界》《战狼》等电影引爆全球之前,“魔兽罐”、“战狼罐”也在线上卖得如火如荼。通过这些跨界营销,一个充满活力的、时尚化、年轻化的青岛啤酒形象呼之欲出,企业也因此时刻焕发青春气息。

  一家企业经营百年实属不易,其中的个中滋味常人难以体会。中国的老字号企业切不可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要敞开大门、与时俱进,更要洞察消费者需求、结合科技的力量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方可做到基业长青。


2019-04-01 阅读:292 次

聚焦品牌文化

 浩瀚无边的大海,也是水体的最高存在形态,但是再大的水体,也是由一点一滴的水珠融合一起组成。水滴的一些特点,例如在物态发生变化时(液态水结冰)所具有的爆发力和滴水穿石的穿透力,会因其作为大海的一部分而被暂时掩盖。企业经营当中,品牌文化的聚焦,也是如同水滴。

  品牌文化是企业持续获得企业经营优势的核心灵魂,是推动品牌在竞争中不竭动力。没有品牌文化支撑的企业经营,宛如踏入荒原一般,找不到生长生命的源泉。商业世界当中,企业拥有的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让企业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甚至个人,品牌文化无所不在,并且都在以一种品牌文化参与到竞争当中。

  品牌文化的渗透力

  品牌文化渗透力非常强悍,干枯炙热、裂痕无际的田野,如遇到雨水,便吞没无迹。品牌在市场上一旦获得用户的认可与信赖,那么蕴含的品牌文化因子,就渗透到用户的大脑当中。这时候,理性决策购买,对于用户来说已经不存在了。用户考虑的是,这个品牌对自己有情感,就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们熟知的可口可乐,就是一瓶普通的碳酸饮料,可是就是这瓶汽水,像神奇的仙水,让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都在狂饮。我们不仅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瓶子影子,而且钟情了一百多年。可口可乐的品牌文化,已经渗透到那类喝可乐的消费者大脑当中,当他们拿起可口可乐来一口时,就感觉到快乐自然而生。而另一番风景特别让我们不理解,就是可口可乐要推出新可乐,被一大批消费者反抗,可口可乐逼得重新推出经典可乐,真是不变的情怀,一样的文化。

  品牌文化让我们怀有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非常强大的,渗透的力量让我们看不见,实际上不存在一样。但是,一旦我们企业经营违背的话,就会被警告,并发出反抗的声音与动作,就如同可口可乐换新可乐一样,并不因为新可乐品味测试更受欢迎而欢迎。

  源自于细节的品牌文化

  现在的企业经营,我们大部分都是希望走捷径,喜欢短平快,喜欢看到地表的枝繁叶茂和硕果累累。可是,就像一棵树,不给它浇水、施肥,不给它时间,树根怎么往下扎?树冠又如何能长大?只有往下扎得深才长得高,才枝繁叶茂。

  往往很多企业经营,就是急功近利,然后适得其反。在我们整个企业经营当中,经常有这个指标那个目标。实际上,这对品牌文化沉淀毫无用处,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当然,比较注重品牌文化沉淀的企业,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客户与公司员工,才能让品牌文化渗透,所以细节决定一切。比如我们服务一家企业,在其生产车间里,永远是整洁干净的,一般工厂都干净,但我们讲一尘不染也不为过。

  为什么呢!就是在这个生产车间,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观察到一个细节:就是除了消防通道,平常进出这个生产车间,只有一道门,这道门旁边,有员工储物柜,和客户参观更衣柜。墙上有明确进入车间规定,对员工规定,里面是进生产车间需要更换的鞋衣帽,要求是“全部武装”。另外,如有客户参观,须有专门要求规范,还必须有陪同讲解。到了生产车间,每个生产工序啊,都有详细说明,操作细项,摆放要求,包括墙上标语,就不一一列举,细节做得非常到位。

  这真是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并不是因为其生产车间的面积规模大,而是能做到如此精细化,在惊叹之余不仅要沉思。反正听老厂长讲,文化来源于细节,细节当含有文化,我们用时间沉淀的,经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一步一个步印做到的。通过这些一个个细节,不仅让员工,而且让客户感觉到,我们就是不一样,我们品牌文化的强力与张力,自然得到体现。经过不断积累与沉淀之后,生产车间的质量保证与提升了,个中的奥妙与精粹,更值得我们玩味。

  情景体验中透渗品牌文化

  在《毛泽东选集》当中有篇文章讲到,文学素材来源于生活。同样,品牌文化也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我们获取情感最大的突破口,在突破口上通过情景演绎,影响到用户对品牌欲望产生购买冲动,以及培育用户对品牌忠诚的情感。

  现在不仅是互联网时代,讲究是互联网速度,也是一个讲究体验时代。当互联网拉近我们沟通速度同时,体验就显现尤为重要。如在情景当中体验到品牌文化,将品牌情况再现给用户,让用户感知品牌文化的核心魅力,我们品牌营销就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在流行智能门锁,我们在企业经营当中,就是充分将品牌文化,通过体验方式,将智能门锁使用的情景,展现给用户,让消费者亲自体验。在整个情景当中,让用户感觉到实际是其生活的家庭,自然就博得用户信赖,并且和我们品牌所倡导的和家文化相吻合,充分体现出品牌的特质。不言而喻,紧紧地将品牌文化和用户铸印在一起,实现了品牌质的飞跃,在智能门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品牌获得消费者青睐,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我们熟知的通用电气,其中一项家用电器很久没有经营了,但是很多家庭主妇,还是回忆自己曾经使用其做饭的情景,想寻找这款家用电器购买。主要是当时,这项家用电器不断派直销人员,上门给家庭主妇展示做饭的情景,配上其有美好的说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情景中渗透品牌文化,有情感,有温度,有文化。

  其实,在关注企业经营时,不妨多留意下自己的品牌,到底对用户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讲给用户体验到实际的功能,但是我们无法进一步获得用户的认同,认为除了实际功能之外,我们还带给用户别样的体验,可能从心理上,获得比从实际功能带来的效应,这就是我们要聚焦到品牌文化重中之重。

  没有什么比带给用户体验品牌文化更重要了,我们可以忽略产品实际功能,现实商业世界也是如此,我们只提供产品或服务,对手也可以提供同样产品或服务,甚至比我们提供的还便宜,更具有价格竞争力。另外,创新常出无穷,替代品也随时出来抢占我们的市场。我们需要的,就是利用品牌文化软化消费者,让消费者感觉到我们还是不同的,具有自己的特色。

  其实,我们之所以强调聚焦品牌文化,这从品牌存在的原因中探究,便可以找到真正的奥秘。自古以来,交易促成品牌,我们为了辨别真假,获得信赖,需要品牌来做象征与代表。

  要不,我们为什么对具有品牌的东西趋之若鹜,这源自于在品牌符号与品牌内涵里,蕴藏着我们不知道的品牌文化,就像一个人的个性一样,我们只能说这个人有个性,形容比喻只能说出这个人个性表现,实际上,这个人内心世界,是非常微妙的,就如同我们说这个人很有魅力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人的神情,动作,衣装,等等细节,对这个人评价与喜好。品牌文化也是如此。

  当我们企业经营当中,聚焦到品牌文化,将品牌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与品牌文化符号,出现在用户每一个出现的生活情景与细节当中,通过每一个体验接触点,我们放品牌文化放大,放大,再放大。这样就会得到品牌的光环效应,形成核裂变,所产生的影响力将是非常惊人的。


2019-03-27 阅读:272 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