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营销战略

“1383”!看河北石家庄如何谋建“中国数字新城”

日前,石家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市政府编制的《石家庄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

按照该规划,河北省石家庄市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基本思路归纳为“1383”,即践行1条主线,立足3个定位,主抓8项任务,打造3个示范园区,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增强全市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将石家庄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中国数字新城”。

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京津冀数字产业化新高地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石家庄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书科介绍,规划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

规划提出,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窄带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化应用基础设施,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形成适应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高效支撑石家庄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战略目标,到2022年,石家庄市光纤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全市重要功能区、重要场所的5G网络覆盖,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全面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网络安全保障有力,数字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规划立足石家庄市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科学把握数字产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引领石家庄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形成京津冀数字产业化新高地。’这是规划提出的一个定位。”吴书科介绍,紧抓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持续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强与京津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和成果向石家庄市聚集,打造京津冀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资源汇聚新高地。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创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是规划提出的第二个定位。”吴书科表示,以发展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推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普惠优质的数字化惠民服务,促进一二三产数字化融合发展,为全国提供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典型示范。

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规划提出,立足石家庄市机械装备、先进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产业基础,积极推进智能化生产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在钢铁、装备、医药、纺织、食品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和推广。

 

到2022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覆盖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千家企业上云。到2025年,建成1-2个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市智慧农业水平大幅提升,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实现物联网应用,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62%以上。到2025年,农村电商模式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得到深度应用。

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健康、旅游等服务业融合发展,重塑石家庄市服务业数字化核心竞争优势。

提升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建设国家数字化治理试验区

建设国家数字化治理试验区,是规划提出的第三个定位。

吴书科介绍,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治理的探索与创新,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的步伐,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02-27 阅读:1461 次

扎什伦布寺文物拉开紫禁城600年庆生序幕

来源:北京青年报  |  2019年12月09日 03:37

原标题:第一次离开寺院 第一次走进故宫 扎什伦布寺文物拉开紫禁城600年庆生序幕

  2019年12月8日,“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午门举行,同时拉开了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联合主办。该展览自12月1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至2020年2月29日。

  首次

  故宫举办历代“班禅”主题展览

  展览分为“从须弥福寿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六世班禅的遗珍”及“和善吉祥”四个主题。前三个主题为文物专展,展示了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及扎什伦布寺的珍贵文物280件,包括藏传佛教文物、历代班禅大师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精品等。其中故宫文物203件,扎寺文物77件。

  这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以历代班禅及宫廷佛教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同时也是扎什伦布寺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寺院,进入博物馆,面向公众,向世界展示历代班禅的事迹和扎什伦布寺的文化、艺术面貌及悠久的宗教传统。

  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代表性寺庙,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汉藏以及喜马拉雅地区古代佛教艺术珍品,向世人展示着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灿烂过往和辉煌成就;“甲纳拉康”珍藏的历代皇帝册封班禅的金印金册、佛像敕文、皇家赠礼等文物,真实见证着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往来。

  缘起

  多元民族交流连接中原与西藏

  明清以来,随着中央王朝与西藏关系的日益密切,藏传佛教逐渐在清皇室得以传播与弘扬。故宫恢弘的建筑群中原状分布着中正殿、雨花阁、香云亭、慈宁宫大佛堂等数十处藏传佛教殿堂,留存着数以万计的佛教造像、唐卡法器等藏传佛教文物精品,这些文物既有来自清宫造办处的精良制作,还有蒙藏等地区敬献皇室的珍贵作品,是满蒙汉藏多元民族交流融合的结晶。

  扎什伦布寺与故宫,因相融相通的藏传佛教文化而相连,因相依相存的民族关系而相接,连接着中原文化与西藏文化,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血脉。“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引领我们走进历史深处,感悟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藏传佛教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流融合的光辉历程。

  自明末至民国初年,历代班禅大师出则为国为民奔走,退则静修演法,著书立说。不计荣辱、不忘本色,为祖国的和平、繁荣、佛教事业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此次展出的文物就是关于这段记忆最重要的见证,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也阐释了中华文化中关于吉祥、美好、福寿的文化内涵。

  创新

  系列文创产品打造“金鼠迎吉”

  本次展览第四个主题是“和善吉祥”文创展区,涵盖故宫博物院与扎什伦布寺文创品牌“扎什吉彩”共同打造的“当扎寺遇上故宫”系列产品,西藏文博单位推荐的优秀文创产品,以及一些优质的基于藏文化的设计师联名作品。

  其中“瑞兽系列”既有为推进西藏文创事业发展,由故宫博物院与建设银行携手扎寺文创共同推出的传统宫廷神兽,也有以藏传佛教神兽“吐宝鼠”为灵感,专为2020年生肖鼠年打造的“金鼠迎吉”特色产品。其中部分传统宫廷瑞兽系列已于展览先期在建设银行专属渠道面世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在全国文博展览及文创领域也属先例。“金鼠迎吉”系列则与展览同期面向广大消费者。

  在紫禁城即将迎来建成600年的时刻,故宫博物院提出以“平安故宫”为保障,以“学术故宫”为依托,以“数字故宫”为支撑,以“活力故宫”为根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翻开下一个600年的崭新篇章的新目标。此次展览将文创展区与文物展区并行,也是故宫博物院一次新的尝试。该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岩 供图/故宫博物院)

 

2019-12-08 阅读:1103 次
热门推荐